70年数新疆丨从毛驴车到新能源车 看新疆私家车的变迁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宋礼是若羌县吾塔木乡尤勒滚艾日克村村民,1970年冬,23岁的他从宁夏孤身来到若羌,在尤勒滚艾日克村扎下根来。
  来若羌不久,宋礼跟当地的维吾尔族老乡就学会了赶毛驴车。毛驴车是木制的,车轮没有轴承,走起路来“咯吱”作响。“遇到石子路,感觉车子要散架。”他回忆说。
  有一年,宋礼赶着毛驴车到瓦石峡镇拉红柳树根和柴火,80多公里的路,来回就得4—5天。出发前,他装上馕和水,一个人驾着车在戈壁上沿着深浅不一的车辙缓缓而行。“想多装一点柴火,但又不敢装太多,万一车轴出问题可就完了。”他说。
  在新疆,特别是南疆地区,在漫长的岁月里,毛驴车是最常见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赶着毛驴车劳动、赶巴扎、送家人看病……作家刘亮程在《龟兹驴志》中写道:库车四十万人口,四万头驴。每辆驴车载十人,四万驴车一次拉走全县人,这对驴车来说不算太超重……
  据2009年出版的《大道之行——新疆交通发展60年》记载,1949年末,新疆老旧车辆仅有317辆。到了1978年,新疆民用汽车增加至41638辆。
  1994年,宋礼花了几百元,买了人生中第一辆摩托车,尽管是旧的二手车,但全家人像过节一样。“大家围着摩托车看了一遍又一遍,都想坐上去兜兜风。”
  2001年,若羌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宋礼把自家田地全部种上枣树,踏上了发家致富之路。家里的存款多了,2012年,他花了12万元买了家庭第一辆小轿车。提车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在车里七嘴八舌地说个不停,别提多开心了。
  从毛驴车到小轿车,宋礼出行工具的变化,与新疆的交通发展相契合。
  进入新时代,新疆公路建设快速发展,准噶尔盆地、环塔里木盆地两大高速(一级)环线公路全面建成,所有地州市通高速公路,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硬化路。
  昔日的砂砾路被柏油路替代,开车时不用担心路况差。再加上国家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补贴政策,各族群众收入持续增加,新疆汽车销售市场快速扩张,城乡道路上的小轿车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2年末,新疆民用汽车保有量211.07万辆(包括三轮车和低速货车),较上一年增长24.3%,其中私人汽车147.46万辆,增长30.3%。
  2024年末,全疆民用汽车保有量667.92万辆,较上一年增长9.4%,其中私人汽车574.05万辆,增长10.3%。
  有了小轿车,宋礼的生活半径骤然扩大,他和家人们坐着汽车逛遍了新疆大大小小的景区。2025年,宋礼把小轿车换成了新能源汽车。“比油车更省钱,充电也方便,划算。”他说。
  这一次,宋礼赶上的是又一次消费焕新的风口。这两年,新疆新能源汽车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公路上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2024年末,新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8.96万辆,较上一年增长157%。
  时光荏苒,如今的新疆,毛驴车已经难觅踪影了,“吱吱嘎嘎”的毛驴车成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品。
  看着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宋礼会给孙子们讲述自己赶毛驴车的故事。“从驾着毛驴车赶巴扎到开着小汽车游遍新疆,我当初从没想过。”他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