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疆电外送”看新动能如何“绿”惠中国

来源:天山网  投稿人:华子   浏览次数: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7月27日,若羌县天气炎热。
  为促进项目早建成、早受益。当天,地处若羌县戈壁深处,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三峡集团)投资建设的“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正有序施工。600余名工人分早晚班施工,避开中午高温天气。
  17时许,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主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宣传部、党委网信办承办的“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团队走进“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工地,工人们正陆续上工,建设混凝土搅拌站、临时生活及办公楼等。约4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挖掘机、渣土车、起重机等各类机械作业繁忙,机声轰鸣。
  “展板上右边建筑是储煤场,可存储20万吨煤炭,满足煤电机组近20天的燃煤量,储煤场旁边是两座烟囱,高218米,紧挨烟囱的是6台燃煤发电机组的厂房,再往左边,靠近主厂房的是三座高达225米的冷却塔……”正当中国三峡集团若羌6x66万千瓦煤电项目负责人倪舒云介绍煤电工程内容时,突然现场刮起大风,沙尘滚滚而来。
  “戈壁滩上的风沙吹得眼睛都睁不开,中国基建太伟大了!中国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参加“高质量发展看新疆”网络主题活动的哔哩哔哩知识区up主沈容膝发微博感叹道。
  “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是中国三峡集团在南疆投资建设的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风光火储外送基地项目,已于2024年9月28日举行开工仪式。项目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目前正开展前期建设准备工作,预计到8月份,配套火电主体施工全面展开。相比其他能源大基地建设项目,“疆电外送”第四通道电源项目不仅工程技术难度大,而且施工环境也非常艰苦,这里扬尘天气多,有效施工时间短。
  然而,或许有人会问,在环境如此艰苦的地方,建设“疆电外送”电源项目,究竟是为了什么?“项目充分利用新疆煤炭和风光资源,将发出来的电输送至川渝地区,对推动新疆、四川、重庆共同融入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三峡集团若羌新能源项目负责人王亮解释。
  据悉,“疆电外送”第四通道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000亿元,其中电源项目总投资约718亿元,规划总装机近19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850万千瓦,配套火电装机396万千瓦,配置储能约500万千瓦时。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向川渝地区输送绿电占比超60%,晚高峰可提供500万千瓦可靠电力支撑。
  众所周知,新疆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风光资源,如果不将这些资源转化成电能输送出去,单靠新疆自身是很难消纳完的。建设“疆电外送”通道,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举措,也是促进新疆资源优势转化的重要途径。
  立足新时代“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新疆依托富集的煤炭和丰富的风光资源,构建起超特高压“能源丝路”。截至目前,已建成投运三条“疆电外送”直流通道,包括2014年投运的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19年投运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2025年6月投运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其中,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十年累计送豫电量超3600亿千瓦时,相当于河南人每用10小时电中,就有1小时来自新疆;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电距离最远、输送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被誉为“电力珠峰”,这里一天输送电量相当于输送标准煤7万吨;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每年可输送360亿千瓦时电量至重庆,其中超过180亿千瓦时来自风力和光伏发电,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截至目前,“疆电外送”范围已覆盖我国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22个省区市,有力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推动新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