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网讯(记者史传芝 通讯员哈得江·哈斯木)走进位于霍尔果斯市的霍尔果斯口岸“司机之家”与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园“中哈国际司机之家”,可以看到有人在台球桌旁切磋技艺,有人在国际象棋棋盘前运筹帷幄,还有人躺在按摩椅上闭目养神……这里已成为跨境货车司机缓解长途驾驶疲劳的休息场所。
8月2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交通运输部联合主办的边境口岸型“司机之家”建设工作推进会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目前,自治区交通运输部门已建成并投运15处口岸国际“司机之家”,实现所有通关口岸全覆盖。
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委委员、副厅长顾志峰介绍,自治区建设口岸国际“司机之家”紧扣司机“吃、住、行、休”核心需求,全面强化生活服务、思想政治引领、健康服务、办事服务、休闲服务、应急保障服务等六大功能板块,标准化提供休息、餐饮、医疗等20余项基础服务,切实解决长途跨境驾驶人员的实际困难。针对国际司乘人员的需求特点,创新提供多语种智能导览与翻译、跨境通讯卡办理、口岸联检单位办事指南等服务,并积极探索引入跨境电商体验、特色商品零售和物流信息发布等新业态,拓展个性化服务十余项,满足多样化需求。针对新疆部分高寒、高海拔口岸的特点,还专项配置便携式制氧机、防滑装备、高原急救药械等物资,确保特殊情况下服务不间断。
经常往返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司机舒克拉提,时常在霍尔果斯陆港国际物流园“中哈国际司机之家”停留休息。“这里建设得特别好,装货卸货效率也很高。”舒克拉提说。
“我们着力推动口岸国际‘司机之家’与口岸通关流程深度融合,以服务提升效率。”顾志峰说,通过创新“前岸后院”模式,在不断完善口岸核心区即时服务功能的同时,于后方物流园区配套建设更为综合的工会口岸国际“司机之家”延伸服务点,为等待中的司机提供“休整+医疗+检修+仓储”一站式集成服务,有效缓解口岸区域车辆聚集压力,解决货车司机的多样需求。同时,试点建设智慧化服务平台,推动海关、边检、国际道路运输系统数据互联互通,为司乘人员提供手续预审、预约排队、电子申报、货运信息、物流追踪及办理结果查询等数字化服务,实现“信息多跑路、司机少等待”,整体提升车辆口岸通关效率。
口岸国际“司机之家”不仅是一个服务场所,更是促进中外交流、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新疆在推进口岸国际“司机之家”建设过程中,精心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新疆当地特色、地方风貌、交通文化与工会形象,通过中国红、中国旗、中国结、中国故事和中华文明等符号,借助宣传册、电子屏、文化墙等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注重设施“硬联通”和规则“软联通”的同时,还着力推动情感“心联通”,通过组织开展中外司乘人员联谊交流、文体活动和传统节日共庆等接地气的人文活动,增进彼此友谊。
据了解,下一步,在交通运输部与全国总工会的协同推动下,自治区将持续优化提升口岸国际“司机之家”的免费基本服务,拓展车辆维修保养和餐饮服务等内容,充分调动口岸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加油站等运营单位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口岸国际“司机之家”建设与运营考核机制,切实增强跨境货车司机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