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为推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2024年新疆启动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一年多来,这项行动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9月12日,在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应急管理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源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煤矿、化工园区安全水平提升
新疆作为全国四大煤炭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煤炭产量稳定大幅增长。在保障煤矿领域安全中,新疆统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资源保护和智能化转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连续3年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煤田火区燃烧损失大量煤炭,对煤矿安全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张源介绍,新疆坚持“生态优先、安全第一”理念,科学规范推进火区治理、恢复植被、减少煤炭资源损失,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为煤炭安全开采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新疆将智能化作为提升煤矿企业本质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建设智能化煤矿,实现了减人、增安、提效,安全水平和生产效率“双提升”,推动煤炭产业向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迈进。
据介绍,全区现有31个化工园区,集聚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企业,大批重点化工项目加快建设,为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化工园区安全生产,新疆以“十有两禁”为核心,实施“一园一策”精准治理,指导化工园区配备专业人员、健全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设施建设。推动实施老旧装置安全风险评估和更新改造,加强特殊作业、开停车等高风险环节管控,多措并举,防止事故发生,化工园区的安全承载能力明显提升。
严格执法助企安
企业要发展,安全是底线。安全生产执法是守牢这条底线、遏制事故发生的强有力手段。新疆应急管理部门如何统筹好“严格执法”与“服务企业”的关系?
张源介绍,全区应急管理部门建立实施严格监管和包容审慎执法机制。坚持以安全为前提、以最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实施安全生产执法,对未批先建、拒不整改重大隐患、瞒报事故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同时,制定轻微违法首违免罚事项清单,对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30种情形免予行政处罚。
其次,从顶层制度设计入手,制定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程序标准、频次上限,细化了290项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严格规范处罚标尺。今年以来,全区应急管理系统检查企业1200余家次,同比减少32%,行政处罚1500余次,同比下降24%。
此外,全区应急管理部门主动靠前,服务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依法实施安全设施“三同时”,从源头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织矿山、危化、工贸、煤田灭火等领域专家多批次深入各地州市的重点企业,一地一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帮带一线执法人员提升专业监管能力,帮扶基层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解决基层专业监管能力不足、企业安全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
应急救援有保障
基层是防灾减灾救灾的第一线,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张源介绍,新疆在乡镇(街道)建成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村(社区)组建应急突击队,为第一时间有效控制事故灾害提供坚实保障。为12个地(州、市)配备中型无人机和救援平台,为基层队伍配发应急装备设施,为32个县配发执法装备,有效改善了基层装备水平。
通过系统构建基层应急力量、预警网络、响应机制和装备保障体系,有力提升安全风险早期识别和先期处置能力,推动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按照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目标,建立自然灾害、安全生产领域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力量,基本形成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以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以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此外,根据事故灾害救援需求,在重点地州、县市前置储备救灾物资,提高了应急救援保障效能。通过各方面努力,“抢大险、救大灾”的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去年以来,综合运用无人机、直升机、北斗定位、智能指挥平台等科技手段,累计救援1382人、灾害救助23.2万人次。
张源表示,全区应急管理部门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有力的措施,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