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行动”是以老年人为主体,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开展智力援助和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为内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由全国老龄委领导,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统筹协调,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实施,全国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和各省级民政厅(局)、老龄办具体落实。
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为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聪明才智,从2003年开始,全国老龄委连续组织开展“银龄行动”,从5省试点到31省全面推开,由省及市、由市及县,形成国家、省、市、县携手发动各领域老专家开展支农支教、健康服务等公益行动的良好局面,得到广泛好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对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促进老有所为。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纠纷调解、文教卫生等活动。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对“十四五”期间开展“银龄行动”作出谋划部署。2024年,全国老龄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围绕新时代“银龄行动”拓面增效进行了认真谋划,开展了示范性主题活动,选聘了形象代言人,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举办了启动活动。重阳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充分肯定了“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所作所为,发出了鼓励广大老年人“老有所为”的伟大号召,对广大老年人是极大鼓舞,为新时代老龄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持续推进“银龄行动”,培育志愿服务品牌。3月份,省老龄委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三秦银龄行动”的通知》,鼓励引导广大老年人充分发扬老骥伏枥、老当益壮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积极实现老有所为,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章、争做西部示范贡献“银发力量”。5月21日,《西安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关于全市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通知》印发。文件旨在通过制度化、规范化、品牌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群体在科技兴农、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作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注入“银发力量”。
制定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对2024年10月“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中“老有所为、继续发光发热”的重要要求,根据全国老龄办《关于深入开展“银龄行动”的指导意见》及陕西省老龄委关于“银龄行动”的专项部署,结合西安市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社会参与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背景,制定了《关于全市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工作目标
2025年,“银龄行动”在市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各区县(开发区)民政部门有序启动。计划分阶段推进:到2025年底,市老龄委有关成员单位、各区县(开发区)民政部门结合实际,至少策划开展1项具有行业特点、地域特色,且可持续的主题活动;到2026年底,全市深入开展新时代“银龄行动”;到2027年底,全市新时代“银龄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28年底,全市新时代“银龄行动”机制健全、制度完备、管理规范,成为老年人社会参与、老有所为的重要品牌。
主要任务
《通知》从部署重点领域工作、完善工作机制两个层面推动新时代“银龄行动”落实落地。
部署两大核心板块:一是深化智力援助,围绕科教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健康西安四大领域,组织退休教育工作者、老科技专家、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开展教育帮扶、理论宣讲、文化保护、乡村振兴、医疗义诊等服务,推动老龄智力资源与西安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创新基层治理,通过发动老干部参与民主监督纠纷调解、联动老法律工作者开展普法维权、组织低龄老人帮扶特殊群体、开展“银发巡逻”等互助服务,构建“基层治理+老年友好型社区”双轮驱动格局,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银龄参与”社会治理品牌。
聚焦机制优化与效能升级,提出四大举措。一是深耕“五老”资源,发挥老干部、老专家等群体在科教文卫等领域的经验优势,精准匹配需求参与服务;二是拓宽平台载体,依托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养老机构等阵地壮大银龄志愿队伍;三是拓展服务维度,从“五老”延伸至全体老年人,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四是畅通参与路径,推行“互联网+银龄行动”模式,实现供需对接、服务互认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构建长效化、多元化的老龄志愿服务体系。
保障措施
为确保“银龄行动”持久深入规范开展,西安市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由市老龄委统筹、市老龄办协同,建立“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区县落实”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链条;二是优化服务管理,完善志愿者注册认证、健康评估、安全保障及保险机制,落实“谁使用、谁保障”原则;三是深化实效导向,培育特色品牌项目,精准对接需求,引入社会资源并强化经费绩效管控;四是加强宣传推广,多维展现银龄志愿者风采,营造老有所为社会氛围。
来源:西安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