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袁帅)聚焦“两高四着力”,加快推进我省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近日联合印发《河南省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27年)》,部署21项重点任务,因地制宜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全方位推进数字河南、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建设。
打造3-5个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杆
以城市为综合载体,以数据融通和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价值释放、共性能力打造、场景应用培育为牵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与创新引擎作用,持续夯实数字底座、加强数字治理、壮大数字产业、丰富数字生活,加快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方案》明确目标,到2027年,系统完备的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推进体系基本构建,全省城市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增强,数字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动能充分释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培育一批成效显著、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形成一批具有河南特色的适数化制度创新成果,打造3—5个国内一流的综合型和特色型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标杆,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实现国际领先。
高标准建设城市数字底座
持续优化网络基础设施,《方案》要求,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和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持续扩容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加快400G/800G高速光传输网络部署,积极争取在郑州增设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到2027年,全省5G基站达到27万个,10G-PON及以上端口达到200万个,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带宽达到6000G。
统筹全省算力协调发展,构建以郑州(含航空港区)为核心的“一核四极多点”算力布局,优化省算力调度服务平台功能,构建全省统一的算力调度网。到2027年,力争全省算力规模达到120E Flops,形成5个以上算力规模达到E级的大型算力中心。
支持郑州深入开展基于数据元件的国家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试点建设,开展省级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探索开展城市可信数据空间建设,到2027年,建设10个左右省级可信数据空间。
高效能实施城市数字治理
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运维原则,推动各地在现有智慧城市框架基础上进行优化升级。
《方案》提出,构建全域感知、数据融通、能力共享、业务协同的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平台,构建通用能力中台,打造一体化数字资源系统。支持郑州市等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监管、仿真推演、智能决策等应用。
打造统一时空数据基底。推进数据融通、功能整合,搭建统一时空数据基底,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一体化时空应用服务。探索建立统一、完整、准确、标准的“城市码”标识体系,对各类实体赋予“数字身份证”。
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拓展“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推动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和高频数据按需合规回流基层。
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方案》要求,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统筹部署泛在韧性的城市智能感知终端,推动城市建设领域新建工程物联感知设备与主体设备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整合多领域信息资源,实现城市整体安全运行“一图统览”“一网统管”。
打造协同共建的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探索建立结果导向型运营预算和考核机制,完善一体化运维管理制度,提升智慧城市设施运维、服务运营、数据汇聚共享与开发利用水平,拓展无人机、多功能智能杆等应用场景。
高质量发展城市数字经济
加快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及应用、未来网络、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方案》提出,实施梯次培育数字产业集群行动,推进中原科技城、中国(郑州)智能传感谷等园区建设,深化郑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设,争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到2027年,力争全省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6万亿元。
支持平台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平台企业培育计划,“一企一策”精准支持平台企业发展。鼓励平台企业数据资源资产化,建设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持续举办郑州跨境电商大会等活动,支持平台企业国际化发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按照《方案》,我省将开展数据企业专项培育行动,制定数据企业培育认定实施办法,鼓励各地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规划建设数据要素特色园区,推动资源共享互补和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各类主体加强数据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可信流通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到2027年,力争建成10个左右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数据产业集聚区,引育500家以上数据骨干企业。
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业数字化赋能和农业数字化提升行动。加快建设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提升智慧文旅平台、农机云平台功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全面赋能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人工智能+”行动,到2027年,打造20个左右具有显著示范引领作用的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典型场景。
高品质打造城市数字生活
持续推进政务服务跨部门业务协同、环节优化、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加快开发政务服务高质量数据集。
按照《方案》,我省将不断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广度和深度,提升“人工智能+政务服务”应用水平,加快覆盖城市政务服务高频事项。
实施“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健康”行动,推进特色教育、医疗服务等模型体系建设,培育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促进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通互认,推进医保码“一码付”建设,提升医保结算便捷度,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纵向贯通,完善居民一卡通智慧服务平台功能,深化社保卡在就医购药、交通出行、文化旅游、政务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应用。
培育城市数字消费新场景,《方案》要求,加强无人驾驶、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前沿科技创新,开辟数字消费新领域新赛道。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创意、数字内容等新业态,拓展沉浸式博物馆、数字演艺等新体验新场景。
完善生态环境数据目录,推动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与城市智能中枢等共性支撑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业务集成和数据融通,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高水平构建城市数字生态
健全数字经济统筹协调机制,加强规划布局、政策保障等顶层设计,构建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工作合力。
《方案》指出,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入推进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郑州等具备条件的城市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省级先行区,加快推出一批制度和实践创新成果。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数据目录,完善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共享开放机制,制定发布公共数据开放清单,加快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
同时,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制定出台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实施意见,支持郑州数据交易中心创新发展。到2027年,郑州数据交易中心累计挂牌数据产品及服务数量超过5000件、累计交易额达到百亿元。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意见,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鼓励各地探索城市管理服务理念、手段、模式的适数化变革,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完善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