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10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这段时间,深圳海洋经济掀起阵阵热潮,各类资源要素加速集聚。
前海10天内新增6个船舶融资租赁项目。8月8日,随着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前海落地4个船舶融资租赁项目,前海船舶租赁资产价值跃居全国第三。
同日深夜,招商局港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西部港区海风轻拂,灯火通明,夜色中,“新奥普陀号”加注船为15万吨级集装箱船“达飞诚实”加注6700立方米LNG燃料,成为深圳西部港区完成的首次LNG加注,也意味着如今的深圳港,不仅能给船舶“喂饱燃料”,还能实现“东西联动、全域服务”,绿色航运服务能力全线拉满。
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到如今的深蓝强市,深圳在海洋经济赛道上的“加速度”令人瞩目。这个以创新闻名的城市,如何从广袤而深邃的海洋中开辟出新赛道?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入海上天”打造超级场景
深圳湾畔,阳光给蛇口邮轮母港的白色廊桥镀上金边,“招商·伊敦号”邮轮正缓缓靠岸。国际中转区里,来自荷兰的旅客拿着护照快步走进新启用的查验通道,5分钟就完成了无签证中转手续;不远处,“新奥普陀号”LNG加注船正伸展出银色输油管,为15万吨级的“达飞诚实”轮加注燃料。
港口的汽笛声、无人机的嗡鸣声,与海浪声交织……这一幕幕,正是深圳海洋经济最鲜活的景象,奏响着向海而兴的乐曲。
8月3日,满载水果和药品的eVTOL“凯瑞鸥”从深圳陆地起降点起飞,经过58分钟的跨海域飞行,降落南海东部油田惠州19-3平台,成功完成运输任务,成为全球首次实现的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这只钢铁“鸥”由我国自主研发,适用航程200公里,最高速度200公里每小时,标志着我国在海陆低空物流场景应用中迈出关键一步。
以“上天入海”的蓬勃活力,深圳海洋经济全力向新而行,进一步拓宽全球海洋发展场景。
在深海领域,“海洋石油115号”FPSO完成第800船原油外输,累计外输超2.93亿桶,可装满15.8万辆油罐车。这个南海东部的“海上油气超级工厂”,通过“四方共建”管理体系,新增备用氮气系统筑牢安全防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能源供应的“压舱石”。
“软硬基建”夯实发展基础
深圳拥有雄厚的海洋经济“家底”,包括2030平方公里海域规划面积、260.7公里海岸线、51个海岛,是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重要门户和通道。
向海图强,走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深圳着力构建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了数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海洋高端装备产业表现亮眼。据统计,目前深圳全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与海洋船舶工业企业共有1200多家。建成华南地区大型船舶维修改装基地——孖洲岛基地。3月21日,孖洲岛基地重启造船业务之后首船建造正式开工。水下机器人专利数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一,绿色智能海洋装备重点企业市场占有率超五成。
用好海洋这个“蓝色药库”,布局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目前,深圳拥有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企业253家,还拥有一批涉海药物科研院所,以及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一批相关创新载体、4款在研海洋创新药。
衡量一个城市海洋经济的实力,港口永远是最直观的“名片”。深圳港口发展,早已跳出“装卸货物”的传统定位,迈向“全链条服务”的高阶模式。
目前,深圳不仅建成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个5G智慧港口妈湾智慧港,还开通275条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通达全球六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300多个港口。
“硬件”够硬,“软件”更优,吸引更多国际游客。今年7月,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口岸启用全国首个海港口岸国际中转区,显著提升来深中转的外籍旅客,特别是无签证人士的中转效率,通关距离缩短一半,通关时间减少80%。
“全域联动”构筑协同生态
向海图强,深圳因地制宜加快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站在海洋新城的空地远眺,就能看见在今年4月启用的深圳首个开放水域测试区,海洋无人艇正进行避障测试、海洋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在此集聚,成为海洋智能装备和仪器新的“演兵场”与创新“孵化器”。
逐梦深蓝,科技为舟,作为一座年轻的科创之城,深圳的海洋经济充满了“黑科技”的未来感。
今年4月,由深港联合研发的首艘AI无人船“海擎一号”在前海湾运营测试,在感潮河道和近海海域聚焦环境感知与适应等关键技术开展实地验证。7月,一艘明黄色无人监测船在深圳海平面上完成首航,实现对深圳海域水文气象的全方位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
在创新生态构建上,深圳同样动作频频。今年7月,深圳国际海洋创新研究院运营,通过打造“七中心+两平台”,进一步聚焦新技术、新材料研发成果落地。同月,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成立,首场投融资对接会就拿下26个涉海融资项目,打造了一个政企金对话、资源对接、生态共建的新阵地。
创新载体,提供源源不断活力。深圳依托多家重点涉海单位,建成海洋电子信息、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能源和深海技术等领域创新载体86个,其中国家级创新载体5个、省级27个。
新一轮的海洋开发浪潮,正在南海之滨涌动。深圳,正以“产业矩阵”为基、“科技赋能”为脉,并通过“全域联动”,在这片广阔的蓝色疆域上,朝着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加速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