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区关于事业单位改革总体调查报告

来源:  投稿人:佚名   浏览次数:

   根据市编办《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调研的通知》武编办〔2009〕103号文精神,我们就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回顾及调研,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截止6月30日,我区共有事业单位175家,其中区直事业单位7家(档案局、党校、畜牧水产中心、广电局、老龄办、农科所、供销社)共核定事业编制2979名,其中全额拨款1591名,差额补贴124名,经费自理1264名;实有在职人数2897名,其中全额拨款1896名,差额补贴577名,经费自理424名。
    近些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一些事业单位改革的尝试工作,如事业单位改企,剥离中介组织,执收执罚单位改革,同时,我们还借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作法,对部分事业单位的经费渠道进行了改革,如将财政拨款改为以钱养事。另外,在全区事业单位中打破用人的终身制,全面推行聘用制。
    在以上改革中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改革单位人员今后的社保问题,目前,对事业单位人员社保尚无明确规定,地方也无权制定有关方面的政策,加上财力限制,因此,也制约了事业单位深层次改革。
    二、关于事业单位体制的探索,问题及建议
    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并一直延续至今,存在的问题是: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专业技术型的事业单位,既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设备,很少有能力承担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工作,而逐渐变成了举办单位(各类党政群机关)的附庸,成了机关人手不足的杂工队。这样,既没有发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的优势,也不利于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财政供养。
    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雏想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精神,提出以下改革雏想及问题:
    (一)对行政执法型事业单位,目前一部分已经实行了“参照”公务员管理,事实上这部分单位的机构性质变成了准机关,人员变成了准公务员。自然,这一块是参照公务员管理了。我们姑且不论这类事业单位今后如何参照公务员管理,而把存在的问题提一提,一是省里在审批参公单位范围时,到底是什么标准,为什么甲地的某某单位被批准纳入参公,而乙地相同的单位却未能获批?这为今后的参公管理在工作上和人员的思想上,会带来哪些混乱?这些问题由上级部门造成,怎么解决?二是,既然行政执法型事业单位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为什么还有一些性质相同的事业单位未被批准纳入参公管理?这些问题都是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中出现的费解问题,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把它提出来。
    (二)关于公益型或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的改革雏想
这里我们暂且把具有公益型性质的各类中小学校、医院不列入改革的范围。
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事业单位,以涉农单位为例,如畜牧水产类、农、林等事业等,按当地实际需要,进行机构、职能和人员、设备等资源整合。
    1、机构设置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形式设置,规格为副处级,下面设分中心,服务范围可分为畜牧、水产类(以这次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将畜牧、水产管理职能划入农业局)、蔬菜类、经济作物类、粮食类、种子、土壤、肥料、植保类、农机安全监理及技术类,以及农业信息等。
    2、在现有人员去留等问题上可采取以下办法
    办法一:精简现有涉农事业人员20%,精简的目的在于通过竞争上岗,淘汰不适应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引进、补充急需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后续用人上采取凡进必考,把好用人关,同时补充必要的专业技术设备,以适应专业技术要求。
    这一办法的优势在于改革力度较大,促进事业单位发挥专业技术作用的步子较快;但存在的问题是人员分流难,并要有相应的人员分流政策和财力支撑。
    办法二:不减人员,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通过考试结合推荐的形式,选送一部分人员参加培训,作为今后的专业技术骨干,同时采用考试的办法结合本人平时的工作表现及能力等因素,对一部分人员采取“待岗”,并采用工资、奖金等杠杆作用对单位骨干,一般人员和待岗人员,按工作绩效情况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报酬。以激励员工素质和工作绩效的提高。
    这一办法有一定的改革力度,有利于促进员工素质和绩效的提高,不稳定因素较小。不足是改革的步子慢一些,在报酬等问题上操作比较麻烦。
    3、目标管理与经费渠道
    政府可将涉及保障和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专业技术因素作为政府目标下达农业局,农业局分解到相关事业单位。借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作法,采取政府购买农业技术,农业事业单位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办法,解决农村农业技术、信息等短缺的问题。在下达农业技术服务的政府目标时,还可将经费与目标配套,按完成农业技术服务的绩效兑现经费。
    三、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对事业单位改革的态度
    事业单位改革,到底怎么改,事业单位人员心里没底,但涉及改革总是有利益调整的,事业单位人员谈到改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从年龄层来看,年龄偏大的人员有求稳怕乱心理,怕改革带来不稳定,怕丢工作,后半生没着落,尤其是学历较低,能力一般的人员,畏惧心理更强;中等年龄的人员忧虑更强,认为在年龄上不上下不下,既缺乏与年轻人的竞争实力,又不能跟“老革命”攀比,一旦改革也享受不了多少优惠政策,而且事业单位相对稳定,收入有保障,一旦下岗,很难再就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尤其不能丢了工作;年轻人,尤其是学历较高,能力较强的人员,表现为无所谓,不改革日子就这样过,要改革,无论怎么改,只会越改越合理,日子也许过得更好。
    总之事业单位改革无论是体制的还是机制的,人们希望是通过改革带来更趋公平、合理和科学的管理效果,让人的能力、绩效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同时,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人事管理、社会保障机制等要紧密配套。
    四、事业单位改革与已经或正在进行的教育、科研、地质勘探、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改革如何衔接问题
教育系统的中小学校,卫生系统的医院应属于典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关系到当地人民群众子女教育质量的高低和人民群众医疗保健水平的好坏。对这类事业单位,建议保持机构的相对稳定,延用现有体制,重点从人事制度改革入手,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如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办法。人事、教育和卫生部门针对学校和医院各自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出符合行业特点的岗位绩效目标、考核办法和薪酬奖惩办法,通过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从而促进学校、医院综合水平的提高。
    作为基层的科研事业单位,一般不具备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支撑,主要从事辅助性管理和科普宣传,既不能承担科研项目研究,又不宜转为企业或中介组织,建议通过人事制度改革促进这类单位的发展与提高。
    五、如何调动各方面参与和支持改革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工程,做好这件事涉及很多部门,更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组织、协调与支持。机构编制部门涉及各类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的调研,方案的确定与实施;人事部门涉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包括人员分流政策的确定;财政部门涉及经费渠道改革及经费供给方式的调整,以及改革成本的投入;国资、审计部门涉及事业单位产权的明晰,国资运营与管理的政策确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涉及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的确定;监察部门还需要对整个改革过程执行改革纪律和公平、公开、公正情况进行监督;法制部门需要对各项改革的程序步骤,政策规定是否合法进行审核。同时,还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宣传,要将改革的目的与意义向事业单位人员乃至整个社会民众宣传透彻,消除改革对象的顾虑,并让其积极投入到改革之中。
    六、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改革问题
    所谓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我们理解为有以下性质,即在设立之初承担着一部分为市场和企业服务的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之后逐步演变为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有相对稳定的收入,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事业单位。同时,这类事业单位又依赖政府的经费补贴。对这类单位我们已开展过一次转企改革,被列入转企的单位有区种子公司等19家单位。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了清产核资和人财物的移交工作;二是做好工作职责,债权、债务的承接和人员安置工作;三是确定了人员身份转换及待遇处理办法;四是确定了养老统筹政策和离退休人员待遇处理办法。
改革后,以上单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注销事业机构,收回事业人员编制。
    在实行以上改革当中,我们抓住了1个重要环节,就是保证改革后人员待遇不受影响。一是在职人员由事业工资变为企业工资时,当事业工资高于企业工资时,保持不变;事业工资低于企业工资时,按企业工资执行,保证改革期间人员待遇不受影响;二是解决后顾之忧。对改企人员一律实行养老统筹政策,对改企前的工龄一律视作缴费年限,并要求和督促改企单位为所属人员续缴养老统筹费用;三是对离退休人员原则上执行原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费标准,但必须交齐养老统筹金,其离退休费由社保部门发放,今后的退休费如与事业单位同类退休人员有差异时,由政府补贴差额部分。对以上单位的改革,我们基本做到了稳步推进,平稳过渡,没有出现大的不稳定现象和后遗症。
    七、当前形势下,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有利条件和困难等问题
    (一)有利条件:
    一是事业单位人员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党政机构改革已开展了多次,企业改制也已完成了十几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事业单位改革也是势在必行的,改革的目的在于兴利除弊。但怎样做到兴利除弊这是问题的关键。
    二是改革的相关政策体系和配套内容在不断建立和逐步完善。
    三是党委、政府对事业单位改革十分关注和重视。
    (二)面临的困难:
    一是认识问题。无论是改革者包括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等还是被改革的事业单位及其人员如何形成改革的共识是困难之一。
    二是改革势必有人员分流,人往哪里分。
    三是改革必须投入成本,钱从哪里来等等。
    (三)调整财政配套政策。建立动态财政补助和预算管理制度,现行的财政拨款方式是全额拨款,差额拨款等,往往是一定终身,无论其职能是发展还是萎缩,任务加重还是减轻,往往不能及时调整拨款额度,因此,财政对事业单位拨款要建立动态投入机制。
    (四)改革人事管理模式,收入分配方式,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现代人事管理制度,真正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薪酬能高能低。因此在用人上要有素质标准,在个人绩效与薪酬上要有奖勤治懒的机制。
    事业单位人员纳入社会保障问题,国家目前正在5个省市试点,怎样建立事业单位人员社会保障机制,有待于5省市试点地区成功经验的出台。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幸福冒泡○oO~”,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