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袁帅)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动全省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向好,有力支撑2025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时间过半、任务过半”。5月7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加力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向好若干措施》,提出14项具体措施,确保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加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交通、能源、农林、水利、城市、生态、物流、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25年第二季度,建成投用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许昌能信煤电项目首台机组等项目,开工建设焦济洛平高铁等项目,做好商丘机场、苏皖豫输气管道、济源逢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庙湾水库等项目开工准备。力争2025年上半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460亿元以上,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920亿元以上,其中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00亿元、能源基础设施投资1000亿元、农林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水利基础设施投资600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00亿元、新型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物流和生态等其他基础设施投资500亿元。
建立专班专案推进机制。对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国邮政航空枢纽、贾鲁河复航工程、陕西至河南直流输电工程等百亿元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按照“一项目一专班、一项目一方案”逐一组建项目指挥部,集中办公、挂图作战,全力推动项目实施。
项目建设集中攻坚。开展分领域、分区域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集中督导和调度,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2025年6月底前实现项目全覆盖。
扩大项目服务保障范围。印发2025年重大项目“双百工程”工作方案和第二批重大项目建设“白名单”,提高基础设施项目占比,对2025年可开工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应列尽列,重点保障2025年第二、三季度开工项目,全面加大协调推进和要素保障力度。
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
用足用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25年省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优先支持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鼓励各地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做好项目储备。
加强部门协调联审。各行业部门要牵头开展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前期工作集中会商,加快办理审批、用地、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文物保护等前期工作手续,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压覆矿产、“三电”迁改、水电接入等重点问题。
强化堵点问题协调。推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运量尽快达到3000万人次。
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建立“十五五”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聚焦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领域,谋划一批需求迫切、收益可观的标志性、引领性、支撑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强化项目要素资源保障
加大项目资本金支持力度。研究出台我省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用足用好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政策。制定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省重点项目清单,强化专项债券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直达项目。
提升财政资金保障水平。各级财政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功能性、公益性基础设施国有投资平台注入一定资本金,提升项目建设融资能力。制定贾鲁河复航工程、赵口引黄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加快财政资金拨付支出进度,防止资金挪用、闲置。
撬动社会资本投资。出台规范推进高速公路特许经营政策,启动实施一批交通、水利、市政等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加快用地手续办理。允许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支持符合条件的项目使用省统筹补充耕地指标。
强化使用林地保障。省级统筹使用林地定额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林地定额供给。
优化项目环保管理。建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保保障清单,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报批全过程指导。